在寧波打井,對很多人來說,習以為常。
打井對我來說,倒有幾分情緣。以至于小區要打井,我都忍不住要去現場看看。
我生長在洞庭湖區,自然對缺水少水缺乏認識,沒有感受過沒水的那份無奈。
記得幾年前,曾經報道甘肅一位轉業軍人的事跡。他看到家鄉嚴重缺水,鄉親們吃水痛苦的樣子,自己籌款成立打井隊,為三鄉四鄰打井。他看到一眼眼井里冒出了清泉,笑得比誰都開心。鄉親們奉他為送水神仙。
二十多年前,我在邵陽一個村蹲點,村民喝的水很不衛生,這事被我的老同事熊老主管的雜志社知道了,主動拿出一筆錢,囑我把井打好。
村里有會打井的村民,分文不取,主動請纓打井。放炮挖坑,忙乎了好幾天,終于打出了井水,水微甜,口感好。村民聞訊都到這里來挑水。
我們小區不大,有一個池塘,幾天不加水,水又干了。用自來水實在劃不來,便想到打口井,一來可以灌溉小區樹木和池塘,二來可以應對停水。
來小區打井的一看就是專業隊。一套設備60多萬,全是機械化。比我們村里打井先進了不少。
業委會負責人說,原來以為打過七八十米就會有水,打到了120米仍是巖層。
打井隊的問業委會負責人,還打不打?如打,也許200米也沒水,也許再打10米水就來了。
業委會負責人和大伙一合計,還是決定往下打。
10米,20米,30米,井口噴出來的紅色巖粉迎風飛舞。一百多深的地下,竟是這種顏色。
鋼管一根接一根往下打。打到170來時,鋼管下去的速度明顯下降,有經驗的打井師傅說,應該有水了。
他把自來水往井里灌,說是稀釋井里的泥土,等把泥土抽完后,就有井水了。
師傅說,為了確保有水,再打一二十米就可以了。
真沒有想到,我們小區離湘江不遠,一口井要鉆這么深才有水。
等井口完工后,小區再也不會為水發愁了。小區的綠化也有了生命保證。
吃水不忘挖井人。每一個打井人付出的是汗水,留下的是泉水,他們身后將是一片綠色。